黑暗中有生命吗?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学家及其挪威同仁在国际项目“Marine Nights”框架下对漫长极夜之中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联合研究。有意者可通过“极夜——黑夜中的生命与光明”主题展览来了解相关研究成果,该展览现已在传奇破冰船“克拉辛”号船舷上拉开序幕。
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特罗姆瑟大学(挪威)的代表及挪威王国总领事Dag Malmer Halvorsen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欢迎辞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北极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阿普洛诺夫教授指出了就北极问题展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谢尔盖·维塔利耶维奇说:“我们今天举行会议的地点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去年,是‘意大利’号飞艇探险队遇难90周年,而当年正是‘克拉辛’号破冰船的船员们将遇险者和著名的“红帐篷”从浮冰上解救起来。为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伟大的挪威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献出了生命。这些事迹是俄罗斯和挪威两国合作的优秀案例,目前,俄挪合作正取得积极发展,并已在科研领域有所体现。”
对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代表的发言,挪威王国总领事Dag Malmer Halvorsen表示同意:“我们拥有共同边界的北方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数百年历史为北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在各个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如北极理事会框架内的合作。北极地区的稳定是地球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整体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北极地带的气候变化影响着整个地区,无论内外。”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北极大学校长Anne Husebekk将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俄罗斯和挪威两国科学家海洋生物冬季活动联合研究的下一阶段问题。“我们总是好奇极夜时的北极水域发生了什么。感谢科学家们让我们知道,这个季节的北极水域生机勃勃。目前,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去了解一旦冰层消失,北冰洋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发生何种变化”,Anne Husebekk女士强调。
展览开幕仪式结束后,科学家们也亲自讲述了这项研究的更多细节。在三个冬季(2013-2015年)里,挪威和俄罗斯生物学家在孔斯峡湾(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对北极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进行了研究(从藻类到猛禽),据他们初步估计,极夜的那些天里,所有生物的活动性均应降到最低值。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可通过俄罗斯常设机构“达利尼耶泽连齐”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白海”科教基地获得该项目的其他信息。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结果表明,尽管许多过程中都缺乏必要的日光,但北极海域深处的生命却未终止。事实证明,有些生物会转向替代食物来源,而其他生物则继续利用夏季积攒的能量。这使得许多生物比极昼初期更早地启动光合作用。
学生和学术交流是该大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实现于“Bilateral Arctic marine science and students exchange programme”框架之下。2014-2016年,来自俄罗斯、挪威、法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学生来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挪威科学研究中心参加课程学习。多学科研究,不仅吸引了年轻生物学家,还有生态学家和地质学家。
2018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生物学家联手挪威同仁在由俄罗斯联邦财产基金会和挪威研究理事会的资金支持下进行的新项目“北极沿海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油污敏感性测试 (Arctic Ecosens)”框架下继续从事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