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与乌里扬诺夫斯克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巨型恐龙
圣彼得堡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鲍里夏克古生物研究所教授亚历山大·阿韦里亚诺夫与乌里扬诺夫州古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叶菲莫夫共同发现了新的恐龙——伏尔加巨龙。其七根椎骨埋于地下约1.3亿年,发现于伏尔加河岸,离斯兰采维鲁德尼克镇不远,离乌里扬诺夫斯克5千米。
研究结果刊于Biological Communications最近一期。
伏尔加巨龙属于蜥脚类,系食草性恐龙,颈长,尾长,约6500万至2亿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科学家指出,伏尔加两岸的古代穿山甲在其同类中其实不算最重的,约17吨。科学家们描写了它的七根尾椎骨,以及几块成年骨头,其证据是神经弧(椎骨上保护神经和血管的部分)完全与椎骨长在一起了。
恐龙化石发现于离斯兰采维鲁德尼克镇不远的地方:1982年弗拉基米尔·叶菲莫夫在此发现了从高高的河岸悬崖掉下的三块巨大椎骨。后来,即1984-1987年间,又掉下大块固结的石灰石,从中发现了其他几块椎骨。乌恩多雷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在文中称这一难得的发现为“无法归类的巨型椎骨”。
“1990年代初,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给列宁格勒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列夫·亚历山德罗维奇·涅索夫看过龙骨的照片,” 亚历山大·阿韦里亚诺夫讲述了发现过程, “列夫·亚历山德罗维奇推测其椎骨属于食草性巨型恐龙——蜥脚类恐龙。1997年,弗拉基米尔·叶菲莫夫就这一化石在古生物学杂志预先发表了简讯,将其椎骨归为腕龙科。去年7月我终于有机会去了乌恩多雷,作客他家,研究了龙骨,得以断定它属于新的巨龙类型。”
恐龙的学名为Volgatitan simbirskiensis,源自伏尔加河与西姆毕尔斯克(现名“乌里诺夫斯克”)。而titan(巨型物)即古希腊巨神,以其大而为世人所知,因此按古生物学传统这一名称可以构成巨龙科中众多蜥脚类恐龙的科学名称。(它本身用作“科”名。)
包括伏尔加巨龙,现在俄罗斯一共发现了12个有效的恐龙类型,其中只有3个蜥脚类恐龙:Tengrisaurus starkovi、Sibirotitan astrosacralis和Volgatitan simbirskiensis。前二者是俄罗斯首批蜥脚类恐龙,2017年圣彼得堡大学科学家也参与了其中的研究。正如亚历山大·阿韦里亚诺夫所指出的,近年来之所以能发现新的恐龙类型,是因为恐龙解剖学与种系发生学研究取得了进展。此外,俄罗斯蜥脚类恐龙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这类古代穿山甲是如何生存、如何演进的。
“以前认为,巨龙进化主要是在南美,只是晚白垩世某类恐龙才进入北美、欧洲和亚洲,” 圣彼得堡大学教授解释道,“在亚洲早白垩世主要是更大的恐龙类型,比如不久前发现的西伯利亚巨龙。但是前不久外贝加尔早白垩世蜥蜴龙和此次伏尔加巨龙的发现表明,早白垩世巨龙分布要广得多,恐龙进化的重要阶段有可能发生于东欧和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