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问题成为中俄北极专家的关注焦点
恰逢国际环境保护日,第十二届中俄“新形势下的北极合作”会议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门捷列夫中心召开。
俄罗斯地理学会副会长、圣彼得堡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奇斯佳科夫(Кирилл Чистяков)对与会者表示欢迎,他在回顾俄罗斯尤其是圣彼得堡大学 300多年来对北极地区的研究和探索时说:“北极开发的解决方案对全人类都很重要。利用北极极为丰富的资源,需要以科学为本,在不同层面的国际互动上开展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建立运输物流系统,”他强调道。“我希望这次会议能为中俄间科学教育项目提供新的思路。”
本次会议的联合举办方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北方论坛秘书处以及国家航海与水文研究所。
中俄两国科学家在两个分论坛内探讨了俄罗斯联邦与金砖国家、欧亚经济联盟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问题,北方航道及其港口开发的作用与前景,新形势下北极理事会的活动,教育、科研和社会环境问题的战略合作方向。例如,在审视修订两国在北极地区合作开采稀土元素领域的先决条件时,圣大教授谢尔盖·别洛泽罗夫(Сергей Белозеров)与副教授叶连娜·索科洛夫斯卡娅(Елена Соколовская)研究了全球市场在该领域的现状及其主要参与方,并详细分析了该领域的最新变化,包括欧盟国家宣布限制使用俄罗斯能源载体的政策,以及减少对从中国进口稀土金属依赖的意图。两位发言者还特别关注中国采矿和出口战略的现时变化,以及在经济制裁背景下俄罗斯高科技生产发展的首要需求。
军事科学院院士、“俄中与世界”中心(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Петровский)谈到了北方丝绸之路建设的问题与前景。为了给外国船只创造有吸引力的条件,他建议更新并扩张破冰船队,为整个北方航道水域绘制详细可靠的地图和航路图志,大范围部署气象站网络,同时引进卫星系统监测北极气候。
中国科学家们指出,在北极植物资源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将使该地区的动植物原料用于制药业、康养业和功能性食品生产成为可能。
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因其生态多样性和潜在经济效益而弥足珍贵。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开发北极生物资源将不仅使两国受益,也将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陆颖
她补充说,这些课题难以在单一区域内解决,因此有必要建立中俄北极产品交易所。这样一个平台将能够把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生产商联合起来,确保为工业提供足量的、质量达标的原材料,为中国企业采购和商业规划提供便利,并建立市场定价机制。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娜杰日达·哈尔兰皮耶娃(Надежда Харлампьева)作了报告,介绍了圣彼得堡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之间的学术合作,以及以两校作为北极能力开发中心进而巩固圣彼得堡与青岛之间的双边关系。“目前应特别关注‘北极能力’这一概念。俄中各城市研究人员的年度会议可以持续明确教育主题,并有助于为北极合作拓展新研究思路,”娜杰日达·哈尔兰皮耶娃说。“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在圣大硕士项目‘环境保护与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框架内,在圣大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引领作用下,在学术伙伴和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参与北极能力问题的研究。”
“环境保护与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硕士项目在俄罗斯联邦尚属独一无二。项目的成功开发和办学表明培养环境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作为业务活动的一部分,圣彼得堡与青岛友好城市代表会议在国家航海与水文研究所举行。与会者讨论了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该研究早在 2014 年就在中国海洋大学启动。
第十二届中俄“新形势下的北极合作”会议继续在北方论坛框架内于汉特-曼西斯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