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讨论亚非国家史料研究和史学问题

第三十一届亚非国家史料研究与史学国际会议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俄罗斯与东方——为近代政治文化关系 100 周年献礼”。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主任,国立冬宫博物馆馆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哈伊尔·皮奥特罗夫斯基(Михаил Пиотровский)为大会开幕式致辞,他强调今年大会跨领域主题的重要性——发展近代东方学并建立政治文化关系。
应当特别注意在科学家及其所研究的文化语言的使用者之间建立联系。我们知道很多这样的精彩情节。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主任米哈伊尔·皮奥特罗夫斯基
“从东方系成立之初,我们就由杰出的教授来授课——东方世界的代表:亚历山大·卡泽姆柏克(Александр Казембек)和谢赫·坦塔维(Шейх Тантави)。我们可以回望尼古拉·马尔(Николай Марр)、约瑟夫·奥尔贝利(Иосиф Орбели)、伊格纳季·克拉奇科夫斯基(Игнатий Крачковский)、德米特里·奥尔德罗格(Дмитрий Ольдерогге)工作的外交意义,”米哈伊尔·皮奥特罗夫斯基说道。
组委会主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教授尼古拉·季亚科夫(Николай Дьяков)提到,60 年前的 1961 年,致力于史料研究和史学研究的首届学术会议在圣彼得堡大学举行。“在战后年代,列宁格勒国立大学东方系成为公认的重要东方学史料研究和史学中心,”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季亚科夫回顾过去两个世纪史料研究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后说道。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米亚斯尼科夫(Владимир Мясников)教授认为,近东和远东国家的史学研究领域极为广泛。米亚斯尼科夫院士说:“我们东方学的发展轨迹—— 是逐步深入东方国家人民取得现代繁荣的历史和环境。”
近邻和远邻国家的代表作了发言,有奥地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富汗、白俄罗斯、英国、格鲁吉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塞浦路斯、中国、科特迪瓦、吉尔吉斯斯坦、荷兰、波兰、美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法国、捷克共和国、瑞士和日本。此外,来自俄罗斯主要东方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参加了学术论坛,他们来自圣彼得堡、布良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伏尔加格勒、沃罗涅日、叶卡捷琳堡、伊万诺夫、伊尔库茨克、喀山、克拉斯诺达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马哈奇卡拉、莫斯科、纳尔奇克、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彼得罗扎沃茨克、顿河畔罗斯托夫、塞瓦斯托波尔、乌兰乌德、乌苏里斯克和雅罗斯拉夫尔。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通讯院士伊琳娜·波波娃(Ирина Попова)教授指出,史料研究和史学大会已成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的标志。伊琳娜·波波娃说:“这次活动是向我们的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致敬。”
在全体会议上,喀山联邦大学教授拉米尔·瓦列耶夫(Рамиль Валеев)谈到了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何促进俄罗斯东方研究的成功。埃克塞特大学教授赫尔曼·贝尔(Герман Белл)讲述了个人联系和大型照片档案如何帮助研究和保护生活在因 1961 年埃及阿斯旺大坝开工而被洪水淹没地区的努比亚人的文化。
约五百与会者在 21 个分论坛框架内探讨了亚洲、非洲地区的史料研究和史学问题,以及语言学、文艺学和政治学问题。在彼得大帝诞辰 350 周年之际,举行了“彼得一世与东方” 圆桌会议,会上宣读了多份关于俄罗斯首位皇帝的外交政策和遗产的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