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在中国共建联合校区

圣彼得堡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在中国建立一处联合校区。在俄中政府间人道主义合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圣大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和哈工大校长周玉签订了相关协议。
俄中政府间人道主义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塔季扬娜·戈利科娃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了仪式。
中俄两校的联合校区位于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中心,占地约6万平方米。该校区的一部分位于经过修缮的中长铁路建筑群和原俄罗斯帝国总领事馆的历史建筑中。根据方案,将在考虑与历史建筑距离的基础上兴建校区新建筑。
校区位置非常便捷:距离我们的主楼不远,同时毗邻城市中心。以该校区为平台,俄罗斯和中国大学间,以及与两国政府间都将进行积极互动交流。
哈工大校长周玉
项目计划于2020年开工,预计两年内完工。圣大——哈工大联合校区预计在2020年招收120人,学生将在以下领域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法学(俄罗斯法律和俄语)、旅游(学习俄语)。校区完全建成后,将有1500名学生该处学习。
多年来,圣大兴办了若干门含有中国元素的专业,且其数量在不断增长。正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在俄罗斯和中国古典大学协会会议上说的,圣大现在拥有有41门此类专业。
“尽管圣彼得堡大学在19世纪就开创了俄罗斯首个汉学学派,但直到10年前我校的专业还仅局限于对中国语言和历史的研究。为了培养了解该国具体情况的专业人士,我校开设了且还在开发一系列专业,我们称之为“具有中国元素”。此类专业的制订是与中国政府部门和中国教育机构合作进行,邀请合作大学的专家来我校讲座。尼古拉·克罗帕切夫强调:“我们乐于继续扩大与中国大学的朋友圈,邀请其教职员工参与我校已经开设的和即将开设的具有中国元素的专业。”
正如校长所指出的,如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培养的此类专业人士中,有律师、经济学者、经理人、社会学者和旅游活动组织者。尼古拉·克罗帕切夫还呼吁同行业人士拓展中国大学中带有俄罗斯元素的专业数量。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专业人士的培养,这些专业人士的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优先发展事项框架内的问题。我邀请中国高校以及俄罗斯高校在这一重要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在中国高校中开设具有俄罗斯元素的专业。我方保证提供协助。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
值得一提的是,圣大与哈工大于2014年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在该协议框架内,本校已经开设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包括等离子体物理中心、环境安全中心和俄中法学中心。此除此以外,圣大还与哈工大所在的黑龙江省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与中国教育部达成了直接协议(在俄罗斯大学中是首次)。平均每年有约两千名中国公民在圣大学习,约一千名俄罗斯人学习中文。圣大的学者们与来自中国的150个科学教育中心的同行实施联合项目。学校与50家中国公司以及30家中资参股的商业机构开展合作。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校学者参与学术流动以及中国研究人员参加圣大举行的科学会议的人数增加了十倍。来圣彼得堡大学长期访学的专家人数已增长16倍,”尼古拉·克罗帕切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