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科学家纠正了最近描述的中国山地蚂蚁物种的分类地位
圣彼得堡大学的古昆虫学家与中国同行对在中国山区发现的蚂蚁进行了分析,确定它们属于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红蚁属(Myrmica),而非之前描述该物种的作者所认为的马尼卡蚁属(Manica)。

一年多以前,圣彼得堡大学应用生态学教研室的专家们在加里宁格勒的一块琥珀中发现了一种蚂蚁,属于马尼卡蚁属,此前只在欧洲、高加索、北美和日本的山区发现过。我校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物的年龄约为3390-3780万年,是已知的最古老和最早的马尼卡蚁属物种化石。
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Ecologica Montenegrina上。
研究结束后,中国四川大学的同行联系了圣大科学家,前者在中国的贡嘎山和峨眉山发现了类似的蚂蚁。他们推测,贡嘎山和峨眉山发现的蚂蚁是圣彼得堡大学古昆虫学家们描述的马尼卡蚁属的另一成员。
与此同时,另一中国研究团队对来自同一地点的材料进行了独立分析,结果描述了一个新的蚂蚁物种——Manica shanyii。
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发现,因为该属的所有现代物种都是山地蚂蚁。其中三个物种发现于北美洲,一个物种发现于欧洲和高加索地区,另一个物种发现于日本山区。
论文第一作者、圣大应用生态学教研室助教德米特里·扎尔科夫
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们将该对象的分类学特征与马尼卡蚁属的其他物种以及红蚁属进行了比较。中亚和东南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及台湾、缅甸、泰国、越南)红蚁属的现代蚂蚁物种展现出形态学上的多样性。同时,这些物种多为特有种,即分布范围较小。此外,这些地方的红蚁属蚂蚁物种具有许多近祖性状——即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某些特征,存在于该属所有成员身上。这些特征包括将胸部的前部和中部分开的中胸背板缝。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古蚁学家在研究蚂蚁化石方面拥有丰富经验。除了研究马尼卡蚁属之外,他们还反驳了美国科学家“发现”4000万年前最古老行军蚁的说法,并证实了4000万年前蚂蚁社会行为的存在。
圣大应用生态学教研室副教授德米特里·杜博维科夫(Дмитрий Дубовиков)讲述了关于“海因里希·特拉格茨”科学团队的工作、蚂蚁及其社会结构。
结果发现,研究对象不具备马尼卡蚁属的明显特征。因此,圣大科学家们将此前被命名为 Manica shanyii 的蚂蚁归入了红蚁属,这一发现也因此被称为Myrmica shanyii。

由此,Myrmica shanyii是第三种胸部长有极短棘刺的红蚁属物种。另外两个此类物种之一是比特费尔德琥珀中的Myrmica paradoxa化石,距今约3390-3780万年。第二个物种Myrmica inermis最近也在云南省境内被描述。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为确定蚂蚁新物种的谱系开拓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