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学生在胜利日国际竞赛中获胜
日前,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的俄罗斯文化信息中心公布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世界——纪念反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胜利75周年”全国学生竞赛的优胜者,来自俄罗斯、保加利亚、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参加了竞赛。竞赛“外交”方向的获胜者是圣大学生德良·巴列夫(Делян Балев),他的报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外交开端》。
他在学术论文中写道,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是语言力量。他认为,外交已成为建立世界基石、维护发展所有民族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要素。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欧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作出的外交决定及其后果,并循序渐进地揭示导致国际冲突出现的政治步骤。此外,作者在其文章中尽最大程度客观地展现事件,同时也考虑事件发生时间的时期特征。
该报告的多个章节专门讨论《波苏互不侵犯条约(1932年7月25日)》、罗马教廷与纳粹德国达成的协定(1933年7月20日)、《德国波兰互不侵犯条约(1934年1月26日)》、萨尔公民投票(1935年)、莱茵河地区的军事化(1936年)、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和《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1939年8月2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外交史是以现代社会中存在并正在传播的许多观点和阐释为基础的,后者对同一事件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历史必须留存,修正是不可接受的——它是未来世代了解生活方式的必要知识源泉。
——圣大学生德良·巴列夫
竞赛自2月初推出至 5月10日截止,有来自保加利亚各高校的学生、在国外学习的保加利亚公民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被邀请参赛。组委会提供了三十个报告主题,参赛者可以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战役、参战国的政治局势、文艺作品中对战争年代事件的反思等角度撰写学术文章。
文献的收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政治舞台上历史事件的材料的研究,以及报告的撰写花费了德良几周时间,且恰逢本学期开始,但正如德良所所说的,“对我来说,研究始终是头等大事”。德良还指出,尽管近十年来他一直参加各种文学竞赛,此次却是他首次参加学术竞赛。
“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世界——纪念反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胜利75周年”竞赛是在俄罗斯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支持下举办的。主办方是斯坦卡·肖波瓦娅(Станка Шоповая)领导下的保加利亚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瓦尔纳自由大学学生会、保加利亚科学家联盟、保加利亚反法西斯联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俄国之友协会、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保加利亚新闻工作者协会等组织。评委团成员包括俄罗斯驻瓦尔纳总领事弗拉基米尔·克利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Климанов),以及保加利亚一流高校的教师和学者。竞赛学术顾问是俄罗斯历史学家尤里·尼基福罗夫(Юрий Никифоров)和叶甫盖尼·斯皮岑(Евгений Спицын)。
德良·巴列夫认为,他获胜是得益于老师们的良好培养,其中包括他的导师,圣大教授康斯坦丁·胡多列(Константин Худолей)。“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教导我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认真对待细枝末节。圣大的教育水准非常之高,作为来自保加利亚的外国留学生,我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到圣彼得堡——俄罗斯和世界的文化之都,并成为如此强大的学术团队的一份子,”德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