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古生物学家确定了塔吉克斯坦古代巨型恐龙的科属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出了鳄鱼的哪些古代亲本是属于副短吻鳄科的。
科学家们对这类史前爬行动物的400多份骨头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这类动物的分类法值得重新研究:有四类动物不在之前的科属中,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别,即卡西鳄(Kansajsuchus),这类鳄鱼身长五米的样本在塔吉克斯坦的坎赛镇首次被发现。研究结果发表在《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
“在我们进行研究之前,副短吻鳄是一种非常‘模糊’的种群:大家都知道它们是从非洲、南美、北美、亚洲和欧洲迁徙出来的,生活在侏罗纪末期到白垩纪末期,存活了约8-9千万年,这对于一个科属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了”,文章的主要作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生伊万·库兹明解释说。
在对骨头进行详细研究后我们明白了,这是一类来自亚洲的非常小的族群,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500万年到1亿年。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生伊万·库兹明
副短吻鳄看起来和当今的鳄鱼几乎一样,在陆地上取暖,生活在温暖的水域中,当时的水域被热带雨林环绕。塔吉克斯坦卡西鳄的平均长度为4-5米,然而科学家们指出,有的个体非常巨大,可以长到7米长。研究人员是怎样确定史前爬行动物的长度的呢?众所周知,目前存活的鳄鱼的头骨和身体的比例约为1:8。这样的比例可能也适用于副短吻鳄,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块完整的卡西鳄的头骨。古生物学家们不得不开始研究单个的骨头与动物头骨的大小比例,然后再重拟身体的长度。
参与研究的还有来自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生物学家汉斯·戴尔特·苏伊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生代脊椎动物专家巴维尔·斯库恰斯副教授以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生伊丽莎白·博伊佐娃。研究的对象是保存在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鲍里夏克古生物研究所和动物学研究所的骨头收集品。他们对这些单独的碎片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细致复杂的工作。
古代鳄鱼头骨的结构特点以及皮肤骨化的形态帮助科学家们区别不同种类的鳄鱼,这些特殊的皮肤骨化薄片就像盔甲一样在它们与猎物或者鳄鱼相互之间发生激烈搏斗时保护着爬行动物的脊柱和肚子。
鳄鱼是一种形态各异的种群,它们唯一所不会做的就是飞行。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生伊万·库兹明
“以前有一种完全水生的鳄鱼,它们和鲸鱼很相,身上长有鳍,也有完全陆生的鳄鱼,它们可以从小狗一样大小的食草动物长成奔跑的猛兽,在它们的生态环境区中甚至可以把恐龙赶走。也有半水生的鳄鱼,它们和现在的爬行动物很相,这是较大的新鳄类种群,其中就包括副短吻鳄。所有当今的鳄鱼种类就是来自新鳄类”,伊万·库兹明说道。
巴维尔·斯库恰斯指出,可以把副短吻鳄叫做现代鳄鱼的“表祖宗”。“这对全面理解鳄鱼的进化来说是关键的动物之一”,古生物学家说,“这篇文章还提到,这类动物不同的种群中还出现过巨型的个体,对骨头解剖的详细说明让研究人员明确了鳄鱼的亲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