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者团队帮助查清了西伯利亚猛犸象灭绝的原因
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德国、法国、挪威、瑞典、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科考组确定,12000年前西伯利亚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在于气候的急剧变化。科考组中就有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多名学者。
来自各国的学者们从取自整个北极境内的永久冻结带和湖泊沉积物的样本中提取了超过1500种古老动植物(其中某些物种的年龄接近五万年)的环境DNA(EDNA),并对其进行了宏基因组分析。如此众多的研究材料不仅可以加深对远古巨型动物区系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查清其灭绝的原因。

猛犸象是已经灭绝了的远古大象品种,活动于距今45万年前的今西伯利亚一带,约4000年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猛犸象的肉曾是远古人类的口粮,骨骼和獠牙则被用于建造住所、打造武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普遍认为,猛犸象灭绝的原因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现在学者们断定,其灭绝的根本原因在于气候的急剧变化。
本次研究的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自然杂志》(Nature)上。
研究表明,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在于北极冰面消融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伦贝克基金会地球遗传学中心主任埃斯克·威勒斯列夫(Eske Willerslev)解释说,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在于气候的急剧变化。北极冰面消融导致了湿度增加,形成了新的湖泊、河流和沼泽,猛犸象所赖以生存的植被消失殆尽。这种古老的大型动物无法迅速适应地貌迅速更迭后的食物匮乏。除此之外,在气候变暖之后,树木和沼泽植被侵占了猛犸象的牧场。
“生态系统变化了,植被的生物量减少了,无法保障猛犸象群的食物来源。我们向人们表明,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植被的变化,而人类对此并未产生任何影响。”
剑桥大学动物学系研究院教授王有成(音译)
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者团队在本次国际研究中主要负责通过研究湖泊及湖泊沉淀物对气候及自然环境的演变进行构拟。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们提供了第四纪沉积期样本,这是此前在俄罗斯北地群岛和泰梅尔半岛科考过程中发现的。这些资料为材料收集工作做出了贡献,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来自北极535个地点的样本。
本次国际学者团队科考发现得出的结论表明,猛犸象及其祖先原本活动在除大洋洲和南美洲以外的所有大陆。此前一直以为,猛犸象族群是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海岸边的有限区域——弗尔格兰岛和圣保罗岛熬过最后的冰川纪的,但此次研究表明,事实上猛犸象群在其他地区存活得更久,而且上述两个岛屿的猛犸象群在品种上密切相关,尽管它们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隔绝。
“当代技术可以帮助发现各种动植物的基因痕迹,比如,在这些有机体所居住的岸边和集水盆地的湖泊沉积物中。这种强大工具既可以对个别物种的分布区域进行构拟,又可以构拟个别地区的植被性质和动物群系构成,并最终构拟出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演进。”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地貌学系副教授格里戈里·费多罗夫指出。
此次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的DNA材料,这使得研究者们能够勾勒出这种大型哺乳动物的分布区域图,并绘制族群数量减少的曲线图。专家们得以证明,在最后一次冰川纪(被称为更新世,结束于12000年前)之后,猛犸象的活动区域急剧缩小,但它们在北极的不同地区存活下来,而且比之前普遍认为的存活时间要久远得多。根据最新数据,猛犸象一直存活到了全新世——第四纪的现代地质时期,约于12000年前接替了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