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普通话”:如何让所有俄罗斯公民都能理解俄语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家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主任谢尔盖·别洛夫在第七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教育分组内举行的俄汉语言政策论坛上谈到了这一点。在这里,中国与俄罗斯的政府部门代表和专业团体成员讨论了国家语言运作中的关键问题。
谢尔盖·别洛夫指出,当今俄语存在着分层的威胁:特殊专业术语开始渗透到公共空间中,使公民在获取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信息时面临困难。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法律文件的语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可以确定语言规范的通用标准,并确定标准语言。在俄语语言学中,习惯上将其称为“文学语言”:它通俗易懂,并且是国家语言的统一形式。它在官方文献中被确立下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包括书写、阅读、听),可以成为确保共同语言空间的手段之一。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谢尔盖·别洛夫
又及,在中国存在这样一种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它由几百种不同的法律条文加以管控:一些规范发音,另一些规范写作,还有的规范汉字编码系统。普通话存在的必要性是因为中国居民讲130种不同的语言,甚至俄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在普及统一汉语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原则,”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李强说,“口头交流和书写的语言必须统一,这一点十分重要。但与此同时,每个民族都有权使用和留存自己的语言。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并不是消除方言,正相反,我们强烈支持它们的研究和发展。在当今中国,有近1000项立法法案规范了国家语言政策。”
第七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于2018年11月15日至17日举行。该论坛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世界级的文化活动,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文化专家、电影明星、歌剧和芭蕾舞明星、杰出导演和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政府和企业代表以及学术界人士。论坛的组织者是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和圣彼得堡市政府。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刘利、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普希金俄语学院校长玛格丽塔·鲁谢茨卡娅以及其他专家也出席了此次活动。专家们指出,只有协作和经验交流才能使两国制定有效的方法,以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
“今天,由于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俄罗斯和中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于继海在活动闭幕式上表示,“两国间有支持语言教学,学生交换和各种联动活动的机制。今天,在中国有153所大学研究专业水平的俄语,还有约150所大学和80所中学教习俄语。在俄罗斯情况稍许不同:超过200多所大学在教习中文,学生人数达到26000人。此外,22所孔子学院在运作,学生人数超过17000人,这是我们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合作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