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者与国际团队一道评估了“迁徙软体动物”在地球上扩散的风险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克西姆·维纳尔斯基与国际科研团队共同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研究,重点关注入侵性淡水软体动物。这些物种不断迁移到新的国家、大陆和不同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们评估了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风险,并分析了未来迁徙发展的趋势。

生物入侵是指某些动物和植物物种有意或无意进入新的国家和大陆的现象。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物种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生物并非由人类有意识地传播而扩散,而是自行迁移,利用人类的交通工具作为“顺风车”。例如,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从一个海洋扩散到另一个海洋,其途径则是船舶的压舱水——船只在一个港口抽取压舱水,在另一个港口排放,有时两者相距数千公里。这样一来,水母、甲壳类动物和具有自由漂浮(浮游)幼虫阶段的软体动物便得以扩散。
研究成果已在期刊《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ia)上发表
这种迁移不仅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结构并影响其正常运作,对人类也具有严重的实际影响。例如,20世纪时,科罗拉多甲虫进入苏联后,对农业造成了严重问题。
然而,在当今时代,此类事件的频率和影响都大幅提高。甚至还诞生了一个专门的生物学分支——动植物入侵生态学。
外来软体动物物种尤其容易引发生态系统的变化。尽管通常认为软体动物行动迟缓,但它们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而且速度惊人。外来软体动物物种的问题已发展到全球性规模,因此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纷纷参与监测研究。这些研究通常每10至12年进行一次,以追踪这些动物的扩散情况,并预防其对地球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最近的一次此类监测研究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无脊椎动物宏观生态与生物地理实验室主任马克西姆·维纳尔斯基参与其中。科学家们对外来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在全球的情况做了制图工作,评估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趋势,并对全球现存此类物种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形成了初步认识。此外,生物学家们还分析了与外来物种相关的主要风险,并探讨了最重要的防范、检测和监测入侵方法。
“研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每位合著者负责研究主题的不同部分,同时参与讨论其他合著者撰写的内容。最终,我们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展现了该领域顶尖专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无脊椎动物宏观生态与生物地理实验室主任马克西姆·维纳尔斯基说道。
俄罗斯部分的研究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负责,其中包含前苏联地区及周边国家的数据。在马克西姆·维纳尔斯基的领导下,团队汇聚了俄罗斯顶尖的入侵性淡水软体动物专家。近年来,他们就该问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专家指出,某些地区的医学—寄生虫学状况恶化构成了一大严重问题。许多淡水软体动物是寄生性吸虫的中间宿主,促进这些寄生虫的迁移和向新地区的传播。其中一些寄生虫可能对人类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一些外来软体动物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并且常常将它们排挤出去,占据其生态位,这会显著改变生物多样性。例如,Dreissena属的软体动物在管道中形成密集的群落,影响水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一些来自热带的外来蜗牛物种(如广为水族爱好者所知的福寿螺)可能成为稻田中的害虫。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由彼得一世于1724年1月28日(公历2月8日)敕令设立,同时肇基的还有俄国科学院。如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已是全球最大的科研教育中心之一,拥有超过2万名学生。圣大建有全国领先的科学园区,其中包含超15个大型实验室和23个资源中心,毕业生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不久前,圣彼得堡正式设立了一个新节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日,并将其列入圣彼得堡市《节日和纪念日法》中。2025年2月,举行了隆重的校庆典礼,俄罗斯航天集团的宇航员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赠送了一面登上过国际空间站的“圣大三百年”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