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学家描述了一种新的俄罗斯恐龙 — 西伯利亚泰坦巨龙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描述了未知的蜥脚下目物种,这是1.2亿年前居住在地球上的恐龙。这是第二个在俄罗斯获得学名的蜥脚类生物,也是在亚洲发现的最古老的泰坦巨龙类物种之一。新物种因其庞大的身形和奇特的骨骼结构得名 — 西伯利亚泰坦巨龙(Sibirotitan astrosacralis)。
西伯利亚巨龙属于巨龙物种,也叫作蜥脚下目类。据悉,新发现的巨龙并不是该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它有一条巨大的长尾巴、细长的脖子、体重约10吨,身长12米左右。西伯利亚巨龙用四足行走,为食草恐龙,由于身形巨大很少受到攻击。
在俄罗斯最著名的恐龙遗址之一 — 克麦罗沃州舍斯塔科沃镇,在不同时期发现的牙齿、椎骨和长约半米的骶骨,为科学家们描述新的蜥脚类物种提供了帮助。为了得到化石,古生物学家必须将其从基亚河旁舍斯塔科沃陡岸坚硬的砂岩中敲打出来。难点在于,所需的地质层位于陡壁的中间,因此,科学家们要配备登山专用设备在约四米的空中进行作业。
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找到大型的骨头,比如蜥脚下目骶骨,当然是开心的,但是这种开心很快就变成要思考,怎样把发现的化石运送到实验室。我们不得不分四次将骶骨运走。一开始,将其拉到橡皮艇上,以便接下来将珍贵的骨头运到汽车上。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中生代脊椎动物专家,巴维尔·斯库恰斯
除了巴维尔·斯库恰斯之外,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哺乳动物实验室主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亚历山大·阿维利亚诺夫,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中生代和新生代大陆生态系统实验室主任谢尔盖·列申斯基,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中生代和新生代大陆生态系统实验室研究员、副教授斯捷潘·伊万措夫,以及托木斯克微体古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阿列克谢·范恩格尔茨也参与了该次研究。
目前,化石保存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而著名的骶骨陈列在学校的大厅内,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参观。如果细看,可以发现,肋骨是怎样从骶骨上散开,形成星星状的。正是因为这一有趣的特点,研究人员将这类恐龙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astrosacralis(astro 来自希腊语,意为星星,而os sacrum是指神圣的骨头,同时在拉丁语中则表示骶骨)。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将西伯利亚泰坦巨龙开玩笑地称之为“星星骶骨龙”。
图片来自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新闻部
研究人员指出,舍斯塔科沃镇的发掘地点几乎每年都能为古生物学家带来新的发现,因此可以假设,在基亚河旁几吨重的峭壁下还隐藏着完整的西伯利亚泰坦巨龙的骨架。然而,将其从砂岩中完整地取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家们只能每年一点点地收集泰坦巨龙的骨架。
“这种泰坦巨龙的发现,比如西伯利亚泰坦龙或者腾格里龙,让我们思考这种古老的蜥脚下目物种的起源”,巴维尔·斯库恰斯说道,“之前普遍认为,泰坦巨龙只在早期白垩纪的南美洲出现过(约1.45亿年前),也就是冈瓦纳大陆。现在的数据让我们可以假设,也许它们最早是出现在亚洲”。
研究结果发表在《地球生物》(Geobio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