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国际互助: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合作高校互帮互助

在COVID-19新冠疫情期间,不同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抗疫措施,学术界也同样想尽办法提供支持。来自中国的合作高校就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捐赠了一批防护物资,并送上祝愿。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毕业生、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北京)的讲师王旭向我校发来信件。2016年,王旭在圣彼得堡完成了社会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一年之后顺利通过副博士答辩。他在心中写到,考虑到目前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的情况,河北师范大学校长戴建兵教授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捐赠了一批医用防护口罩,并送上身体健康、早日战胜疫情的愿望。我校期待这批人道援助物资的到来,并将其分享给最需要的工作人员和学生。
来自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5000只口罩分送给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高级医疗技术医院、学校宿舍、保安室以及录制网课的工作人员。
“河北师范大学校长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捐赠医用防护口罩的决定体现了双方之间的友谊,符合我们的战略合作关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活动副校长谢尔盖·安德留申强调说。
我校向中国同仁表示由衷感谢。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疫情,并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最终研发出疫苗。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活动副校长谢尔盖·安德留申
此外,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毕业生赵腾霄还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捐赠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这批试剂已经转交给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高级医疗技术医院。
外交部门也同样伸出援手:中国和土耳其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向我校捐赠了个人防护人道救助物资。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精力与病毒进行斗争。我校生物技术算法中心的生物信息专家德米特里·安吉波夫和米哈伊尔·拉伊科参与了破译引起此次COVID-19新冠疫情的SARS-CoV-2病毒俄罗斯毒株基因组的工作,协助将RNA片段组合成完成的序列。我校生物学家和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细胞学研究所以及中国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着手研究一种可能阻断SARS-CoV-2 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肽;如果实验成功,那么在未来,该肽可以用于制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药物。来自第40号城市医院、妇产生育研究所以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遗传学家对欧洲人和俄罗斯人(俄罗斯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居民)的基因组片段进行了分析。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和流感研究所的科学团队一起研究一种能阻断SARS-CoV-2病毒在上呼吸道进行传播的鼻腔喷剂。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多年来一直积极发展和中国的合作,中国是我校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是我们和中方同事们建立伙伴关系和互助关系的基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之前在武汉市民的支持下举办过“在黄鹤楼下”的线上展览。我校的老师、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交了自己在湖北武汉街头拍摄的优美照片。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官网上可以看到武汉市的一些主要地标,比如黄鹤楼、阳逻大桥和其他名胜古迹。该展览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为我校在这一特殊时期向中国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俄罗斯对外国的人道援助行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激发了学习俄语的兴趣。俄罗斯联邦独联体国家、侨居国外同胞和国际人道主义合作事务署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起开展了“居家知识”的教育项目,在该项目中有免费的网络进修课程,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老师讲授不同科目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俄语教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四月份举行了第23期针对对外俄语教师的网络进修课,内容包括语言测试和教学中的新方法等内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0多人参加了在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