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生物学家在波罗的海的琥珀中发现首个化石化的山蚂蚁品种
日前,圣彼得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加里宁格勒的琥珀中发现了马尼卡蚁属的一种蚂蚁,以前它只在欧洲、高加索、北美和日本的山区被发现过。据科学家们称,化石的年龄约为3.39-3.78亿年,是该属最古老的以及已知的首个化石化的品种。

马尼卡(Manica)是一个身长约5-6毫米的蚂蚁属,当今只生活在山区。在圣彼得堡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开展研究之前,已知有六种马尼卡属的现代物种,其中四种生活在北美洲西部,一种生活在日本,还有一种生活在欧洲和高加索的山区中。它们存在的历史大约有4000万年。圣大科学家们在加里宁格勒发现的波罗的海琥珀中找到了马尼卡属的生物,这些蚂蚁以前从未见被发现过。
研究成果发表在排名前25%的国际科学期刊《Insects》上。
“我们描述的物种Manica andrannae很可能是最大亚科Myrmicinae中的一些现代蚂蚁类群的祖先。这是该属首个被发现的古代化石,也是欧洲首次发现,”论文第一作者,圣大应用生态学教研室青年学者德米特里·扎尔科夫(Дмитрий Жарков)说道。
科学家们认为,马尼卡属起源于北美洲,在始新世时期(5600万-3390万年前),北美洲通过陆地走廊多次与欧亚连接,西侧通过白令路桥与亚洲连接,东侧通过的图连桥(Тулеанский мост)与欧洲连接。有可能,该物种的一些祖先通过白令路桥从美洲来到亚洲,形成了当今生活在日本山区的现代物种Manica yessensis。
该物种的另一些祖先向东迁徙,在始新世初期穿过北大西洋的图连桥到达欧洲,科学家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化石化的新物种Manica andrannae。
该研究使用了圣大科学园的多个资源中心: 显微镜和微量分析中心以及X射线衍射研究方法中心。
据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们介绍,这一假说得到了大量研究成果的支持,表明这一时期的欧洲动物群与亚洲动物群的发展是相互隔绝的,因为始新世的欧洲和亚洲被特提斯海分隔开来,对于动物迁徙而言,特提斯海显然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此外,以前在波罗的海琥珀中发现过与新世界现代昆虫接近的昆虫化石。例如在2022,圣大生物学家首次在始新世时代的化石蚂蚁中发现并描述了一种新的蚂蚁物种:Dolichoderus jonasi,它与南美洲和中美洲常见的物种接近。
科学家们能够发现新物种,得益于使用了现代计算机显微摄影方法进行了细致形态学特征分析。科学家成功将蚂蚁的细节数字化,并创建其3D模型,这使科学家们可以充分研究化石的所有特征,同时排除其他琥珀中包含的干扰元素,如植物残留物、气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