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比本国外地学生更有效地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们如何适应入学之后的异地生活,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在第二十三届大学生、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二十一世纪心理学” 国际会议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硕士生波丽娜·普日丽瓦雅对该问题做了介绍。
她做了主题为“大学生适应异地或国外生活特殊性”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她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医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彼得·克雷斯金·特罗木琴斯基指导下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的框架下,波丽娜·普日丽瓦雅决定比较圣彼得堡来自其他城市的俄罗斯学生(26名)和在俄罗斯或奥地利留学的外国学生(14名)的适应特征。
一共有40名17至24岁的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包括31名女孩和9名男孩。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受访者完成了一系列个人问卷调查,并接受采访,这是针对他们刚刚搬到另一座城市后的心理状态所进行的。而第二阶段是在半年之后,受访者重新接受采访,从而使研究者得知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
如波丽娜·普日丽瓦雅所说,尽管存在适应动力方面的差异,但是两组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才能适应在另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新生活。
外国留学生更多地遇到与官僚主义作风和语言障碍相关的困难。这些学生会寻求独立性,而不是去寻求父母的支持。他们更在意自身的情绪状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总的来说,外国留学生更能够在适应的过程中找到较好的情绪状态,寻求自身的力量,而他们的自律能力要比那些本国来自外地的同学们更高。
关于本国外地学生,波丽娜·普日丽瓦雅说,这组学生对于自身状态和情绪舒适度的评价要低于外国留学生那一组。外地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父母的情感支持。在他们所提到的困难清单里,更多提到城市交通系统的掌握,健康状况下降和冷漠。最后一点可以证明他们有情绪压力。
但是,波丽娜·普日丽瓦雅认为,说外国学生比非本地学生适应得更好是不正确的。外国学生的适应更有效,但是不轻松,这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身处国外的学生们需要调动自身更多的资源来适应生活。换句话说,除了靠自身独立解决,他们并没有克服困难的其他方案。关于这一点也可以在外国留学生从入学之后所关注的重要事件数量中体现出来,他们关注了新生日,城市漫步和音乐会。他们所关注事件的数量要少于外地学生。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硕士生波丽娜·普日丽瓦雅
也就是说,外国留学生把大多数注意力都放在了解决所出现的困难上,以至于他们没有注意到在新地方的生活中所出现的重要事件。
这位年轻的研究员所收集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展现新生活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特征,从而有助于改善心理学家的诊断工具。
更换居住和学习地点所带来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可能会成为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异地或异国新生活的障碍。这也再次表明了为外国和异地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