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异同:圣彼得堡和北京的学者们比较两国教育管理制度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谢尔盖·别洛夫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法中心主任维亚切斯拉夫·苏亚佐夫与中国政法大学的领导进行了线上会谈。
2021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4%。
两所大学的代表讨论了俄罗斯和中国公立大学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及如何确保资源的获得,比如学校设备、图书馆、社会基础设施,包括宿舍、体育设施等。
参加会谈的中方代表有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国际处副处长吕勇和国际处科长张玉晨。
中国大学的同事介绍到,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大多数大学都是公立性质的。管理体制也类似:有的是部属高校(数量不多,在2500多所高校中有70多所是部属高校),有的是隶属其他部门以及地方省市政府。
在中国,公立大学70%的预算来自于政府支持。其余的部分由学校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包括开设额外的教育课程、由社会支持或校友捐赠。另一个收入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尽管数额很小。
在中国,每年的学费不超过五千元人民币。约等于700美元。
常保国,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一所大学可支出的数额取决于其规模和学生数量。"例如,尽管中国政法大学是教育部下属的顶尖大学之一,但是我们获得的拨款资金相对较少”,常保国先生解释说,"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法学上的专业范围很窄,因此学生人数很少。”中央政府每年给中国政法大学的拨款为12亿元人民币,而与此同时,大型高校的补贴要更多,每年约200亿元人民币。为了更好地管理大学,防止它们人为地扩招,教育部根据教师人数、教室数量和大学的其他资源,规定了大学可招收的最大学生人数。
如果中国大学需要资金用于 "基本开支 "以外的项目,例如建造新的食堂或体育馆,大学必须申请额外资金。资金的分配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大学一般不会得到所申请的全部资金。大学必须用自己的资金支付大约30%的费用。国家也愿意支持具有国家意义的创新项目、研究和新的教育课程。资金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发放的,这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
在中国,大学资源,包括设备、体育设施、基础设施、宿舍等一般只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但也有例外,中国政法大学的代表说:"例如,如果两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们可以共享设施。在所谓的大学集群中也存在开放共享,包括那些根据政府决议重新创建的大学集群。"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主任谢尔盖·别洛夫说,俄罗斯的公立大学使用资源的情况与中国采用的制度类似。
政府在公立大学之间进行资源分配,每所大学在使用“自己”的所有权上都享有自主权。
谢尔盖·别洛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主任
俄罗斯专家说,这种做法会导致“旗舰”大学、顶尖大学和所有其他大学的资源不平衡。这反过来又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学生不能在 "高级联盟 "以外的大学里接受优质教育。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俄罗斯大学应加强合作。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法学院院长谢尔盖·别洛夫和俄罗斯总统科学和教育政策办公室副主任尤利娅·林斯卡娅在《现代俄罗斯公立大学体系的统一性》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该文章发表在2022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管理层公报》上。
《现代俄罗斯公立大学体系的统一性》 文章的详细内容。
专家认为,如果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学可以开放资源的使用权。然而,文章的作者对自行合作不抱太大希望。在他们看来,大学没有合作的动机,他们更愿意保护自己的资源,所以应该在国家层面上规定平等获得由国家投资创造的资源。获取方式需要建立在简单、明确和公平的规则之上。
会谈期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者们约定撰写一份关于比较俄罗斯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联合研究论文。此外,还有计划发展学术合作和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