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大学学者致力研究低温等离子对抑制细菌生长的影响
圣彼得堡大学专家联合白俄罗斯同行继续进行对“细菌细胞和生物薄膜在经由介质阻挡放电和辉光放电生成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流作用下的钝化现象”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由俄罗斯联邦财产基金会和白俄罗斯联邦基础研究基金会提供资助,研究成果将帮助完善用于生物医学的仪器设备,包括用作杀菌加工的材料。
圣彼得堡大学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联合资助下对大气压低温等离子的电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参数对细菌运动的影响。研究者们计划对气体放电和由此产生的等离子流做出联合诊断。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还将会分析等离子流形成时的气体运动条件对前者形状和长度的影响,并通过与放电的电物理参数对比,确认等离子的构成成分。
“我们还计划在资助下完成对肠杆细胞在介质阻挡放电和辉光放电作用下的增长钝化现象的微生物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教研室一级研究员、数理副博士奥莉加·斯捷潘诺娃说道,“借助电子显微镜,我们获取了细菌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形态变化方面的信息,这些细菌细胞处于经由等离子流在两种放电形式下加工生成的生物薄膜内部。”
据这位专家表示,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创造出科学合理地建设和使用用于生物医学的电气设备的方法,特别是在对现实材料和人造材料杀菌加工的发电机的输出端,随着等离子流的形成出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电源。
项目参与者、电气物理和微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们,同时也是圣彼得堡大学两年前组织的一个更大规模的跨学科团体的成员。他们在等离子医学领域进行研究,这一领域可借助大气压冷等离子有效解决修复已感染伤口、预警伤口可能的感染等问题。
期间,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们已研究提出了几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电源的原创方案:均以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为基础。借助电子显微镜可展示经电晕放电生成的小细胞和生物肠杆薄膜的结构形态的变化。”
此外,圣彼得堡大学已开展研究项目,以期建设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流基础上的低温等离子电源。专家们研究制作出了高压脉冲电源,可调整脉冲的重复频率和完成系数。上述研究的发明者是当前项目的参与者、圣彼得堡大学的工程师亚历山大·阿斯塔菲耶夫,他也是科技活动小形式发展促进基金会竞赛的获奖者——2015年智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