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科学家探索新方法:辨别口语对话中的讽刺语气
圣彼得堡大学的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口语对话发现,人们在讽刺他人时的手势、语调和面部表情会呈现出特定的特点。明确区分讽刺和中立语气之间的关键差别将有助于改进人工智能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和视听合成系统功能。
语音助手和视听助手已经深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往往还会使用许多语言技巧,这些技巧通常需要放在特定的场景对话中才能被理解。例如,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话语只有在特定的场景和语调下才能被理解,并且需要依赖于人们自身的直觉。因此,人工智能很难识别某些语言是否具有讽刺意味。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语音计算机国际会议论文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and Computer)。
在观看电影或阅读书籍时,人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角色的话语是否带有讽刺意味。但在和机器进行对话时,常常会缺乏这种上下文。当我们讽刺地说出"现在"(“就现在”)、"好吧"或"嗯"时,讽刺意味主要通过特殊的声音效果和语调来传达。
与普通的幽默和笑话不同,讽刺不仅仅是在语义上增加了一层幽默的意味,而且可能是会通过语气表达对自己所讲之话的不确信,甚至是通过讽刺语气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果语音助手无法识别这种类型的讽刺,而将讽刺性的"好吧"理解为同意,交流可能无法难以推进或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
语言学家指出,可以通过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视觉信号来判断其言辞中是否夹带讽刺意味。圣彼得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俄罗斯电影和电视剧的对话片段,因为在演员的表演中,情感表达得最为鲜明。然后他们在圣彼得堡大学语音学和外语教学法教研室的录音室内录制了60位俄语母语者的语音。这是学者们首次收集带有讽刺性意味的语音片段。
早前,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们利用数字算法技术将战争亲历者在战争第一天的日记内容制作成了一段有关卫国战争的音乐片段。
圣彼得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专业麦克风和高帧率摄像机同时记录下来了语音和视频,然后借助特殊软件的帮助分析说话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和声音信号的特点。接着,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感知实验:在第一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首先聆听录音片段,然后从带有或不带有讽刺意味的文字片段中选择与之匹配的内容;在另一个实验中,观众则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观看画面并选择对应的文字内容;而在第三个实验中,声音和画面都呈现给参与者。根据圣彼得堡大学语音学和外语教学法教研室乌里安娜·科切特科娃副教授的说法,这些实验帮助他们确定了语音和手势表情中的关键特征,使母语者者能够在不了解上下文的情况下也能分辨出讽刺语气。随后,研究人员在一些非讽刺性言论中使用了讽刺语气的特征(反之亦然),并让母语者对其进行辨别。这有助于评估每个特征在表达讽刺意味中的作用。 乌里安娜·科切特科娃说:“我们测验了母语者对不同语音的反应和使用这些语音的过程,以找到相对应的语调和手势(面部)特征,帮助听众和观众在不依赖任何上下文的情况下判断该陈述是否具有讽刺意味。”
她表示,在判断语言是否具有讽刺意味时,将其与“中性”表达进行对比十分重要,因为两者在节奏、音量、音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的。这些变化的特征还取决于句子的类型。例如,带有讽刺意味的疑问句与感叹句相比,声音的增高以及单词和音节的拉长会更加明显。
在手势和面部表情中,不仅可以通过某一个动作(例如特定的唇部和眉毛动作)辨别出讽刺意味,还可以通过这些动作的组合方式以及配合动作的声音信号对语气进行区分。在本次基础性研究中,科学家们明确了人们在表达讽刺意味时会使用的语言技巧,以及识别这些语言技巧的方法。
通过声音和手势等特征分辨讽刺等不同语气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改进人工智能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和视听合成系统功能。
1724年1月28日(2月8日),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宣布建立大学以及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大学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俄罗斯的第一所高等学府。 如今,圣彼得堡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世界级的科学、教育以及文化中心。2024年圣大即将迎来建校三百周年 。
在由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切尔尼申科主持的圣彼得堡大学建校300周年庆典活动组委会上确立了一项校庆活动计划。庆祝活动包括: 以圣大的名义命名小行星, 发行特别设计款银行卡和以俄罗斯第一所所大学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联合“俄罗斯”航空公司推出冠名飞机等。
圣彼得堡市长亚历山大·别格洛夫正式宣布2024年的北方之都迎来了“圣彼得堡大学年”。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建校纪念日当天,海神柱的长明火将被点燃,宫殿桥和城市的公共交通上都将装饰起圣大旗帜,在新版城市旅游地图上将标注出大学建筑物,并在建筑物附近布置有大学校史材料。2024年5月大学还将参加城市纪念日活动,而著名毕业生节日“红帆节”也将融合圣大以及俄罗斯科学院周年庆相关元素举行相关活动。除此之外,大学还将发布一个网站,用于发布优秀校友、科研成果信息以及周年庆活动准备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