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正在扩大与中国在北极研究领域的合作

近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中国顶尖学府之一的中国海洋大学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
极地地区的国际法与合作、北极海洋学研究,以及地球相关边缘科学的研究,这些远不是双方未来合作发展方向的完整清单。
“圣彼得堡大学不仅是一所涵盖所有科学知识领域的古典大学,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动态发展的科研教育中心。这些优势为我们与外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大型项目的实施提供无限可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事务主管副校长谢尔盖·安德留申在与中国同仁进行会谈时强调。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剑敏也指出,中俄战略合作为科学教育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独特海洋学学派的北极国家,而我们希望能够吸取这种经验。然而,尽管海洋研究是我校的主要专长,但我们仍在积极发展各种不同研究方向,关于这些方向我们愿意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进行合作:从生态学到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剑敏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事务主管副校长谢尔盖·安德留申认为,在联合工作框架内,还可以发展环保法律事务,但一定要有自然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
会议期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方向代表向中国同仁介绍了未来合作的最有趣的主题。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科研方向是水生生态系统建模、油船在移动过程中的水域污染风险建模,以及海洋微塑料研究。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伊琳娜·费奥多洛娃特别介绍了致力于极地和海洋研究的圣彼得堡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会议双方认为,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有组织的学术交流与学生交流项目。
尽管两所院校之间的官方合作始于此次协议的签署,但我校代表早前已与中国同仁们之间有过互动交流。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娜杰日达·哈拉姆皮耶娃曾于2016年10月作为俄方代表出席第五届中俄北极合作论坛。除此之外,在2017年10月举行的“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年度研讨会期间,双方也就组织第七届中俄北极研讨会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