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反腐到底
圣彼得堡大学法学专家日前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同行们举行了圆桌会议,议题为“探讨中俄反腐事业中的刑法问题”。在电视卫星转播中,权威专家们以两国为例比较了各自的反腐方法。
向中国政法大学的代表们致欢迎辞的是圣彼得堡大学校长团法务副代表亚历山大·索洛维约夫。
他指出,圣彼得堡大学被选为探讨这一问题的主办地并非偶然:它不仅是一所非商业机构,还是预算机构,即国家的非职权机构之一,国家政策可通过其活动在教育、科学和社会政策领域得到实施。
在俄罗斯的法律中,不久前出现了一种专门的概念:“为完成国家机关的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圣彼得堡大学校长团法务副代表亚历山大·索洛维约夫
“在俄罗斯,反腐需求不仅是对法律机关提出,也是对国家权力部门提出。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在圣彼得堡大学谈论反腐问题。” 亚历山大·索洛维约夫说。
这位副校长还专门强调,圣彼得堡大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设立比法律普遍规定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圣彼得堡大学为满足学校需求在经济领域挑选商品、职位、服务的提供商时,把一些即使在法律不允许公开竞争或拍卖时还可运用的有力的竞争方法作为权威方法确定了下来。
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们对俄罗斯联邦的反腐法规作了总体描述。在他们看来,最近几年,刑事法律经历了重大修正。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弗拉底斯拉夫·谢佩林科夫在发言中列举了一些基本的变化。比如,俄罗斯近年规定,为贿赂牵线搭桥要负刑事责任;确定了新的惩罚方法(成倍的贿赂罚款);为消除空白改变了腐败罪行的组成结构。这些还远远不是全部的措施。
圣彼得堡大学的法学家们谈到了要减少“日常”腐败。由于各地积极普遍地引进多功能中心,使得“日常”腐败有机可乘。这一建议可排除申请人和手握行政管理大权的官员之间的直接联系,确保严格按照章程办事。
众所周知,专家们还将国家统一考试的启动称为摧毁考学腐败壁垒的原因之一。作为国家科教的领军者,圣彼得堡大学按照统一考试的结果招收各专业学生。不过作为国家最老牌的名校,圣彼得堡大学在2008年联邦法律签署后获得了特权,可在入学考试时自主实行加试。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院长助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袁毅在自己的报告中比较了两国的反腐系统,指出了两国在反腐事业上同大于异。第一,两国的反腐倡议皆由高级权力部门梯队提出,而不是公民团体机构;第二,有的反腐法律是以单独的标准法案的形式呈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施);第三,成立了专门的反腐机构:俄罗斯是国民反腐委员会,中国是监察委员会,后者握有广泛的诉讼权(审问、搜查、检察、鉴定和拘留)。
俄罗斯同行对这些结论表示同意。“正如人们所知,中国的反腐新阶段始于2012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后。他实施了针对官员的反腐法规,名为‘打虎拍蝇’,与俄罗斯的‘一视同仁’政策遥相呼应。”会谈主持人、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斯韦特兰娜·库什尼连科如此强调。但她指出,体系之间的差异也是有的。“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反腐政策实施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管理上的领导地位。”
会谈结束时,与会者表达了继续探讨反腐现实问题,以期对两国的正面经验进行研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