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展览空间的大学:“文化密码”论坛成功举办交互式展览
在首届青年论坛“文化密码2022”的框架下举办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活动,即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标志性的空间进行游览,这些空间均与俄罗斯及世界文化名人有关,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谢尔盖·佳吉列夫等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著名校友。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一栋历史建筑成为了“东方文化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展览项目的核心展品。通过参观该校东方学领域教授学者授课的教室,讲述了彼得二世宫转变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东方学中心的故事。
展览活动从小图书馆开启,在那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高尔基图书馆东方学部管理员、校友季木尔·斯列萨列夫通过展示突厥学领域的著作及描绘伊斯坦布尔风光的肖像画、小型彩画和版画,讲述了我校教授土耳其语的历史,以及该领域权威学者的生平。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一个传统,即为东方学的特定专业领域成立主题馆,比如泰国馆、韩国馆、中国馆和日本馆。
这些主题馆的导游由在校生安娜·乌菲姆采娃、达里娅·库里亚诺维奇和叶卡捷琳娜·沃多皮亚诺娃担任。她们介绍了我校韩国学、中国学、日本学的发展历程,知名教授学者的生平,以及构成这些主题馆的设计基础的概念。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日本馆复制了日本别具一格的书法馆形象,韩国馆则模仿了该国传统的住房样式。
“从亭到馆,再到房子——这就好比一个长长的思考链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设计教研室助理教授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托娃分享道,她直接参与了东方学主题馆的设计工作。她认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艺术系”教师与东方学系教师有很好的联动关系。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构思一个项目,充分地发展它,将它变成现实”。
谢尔盖·佳吉列夫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策划新的展览——“尤里耶娃的四季”,这是献给博物馆的创办人塔季扬娜·谢苗诺夫娜·尤里耶娃(1943-2022)的。博物馆馆长安德烈·赫洛贝斯京介绍了博物馆的理念,以及“展览厅”原则在大学校园中的运用,还介绍了佳吉列夫和尤里耶娃这两位分别活动于20世纪初及21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化的杰出普及者。
佳吉列夫是我校校友、律师、音乐家和文化传播者,拥有将不同艺术元素熔于一炉的天赋。他将原本不可兼容的传统与先锋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人们融为一体,创造了被瓦格纳称之为“总体艺术品”的宏大作品,将俄罗斯与西方连接在一起。
谢尔盖·佳吉列夫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安德烈·赫洛贝斯京
20世纪80-90年代,重新出现了沟通不同领域和国家的需求,而博物馆的创办者、艺术学家塔季扬娜·尤里耶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安德烈·赫洛贝斯京称她是“一位无比积极、有追求、非常善于审时度势的女性,在创办自己的艺术中心时,她需要一位富于凝聚力的人物,于是她选定了佳吉列夫。”
观众们还参观了博物馆最新补充的展品,它们都已经被列入了俄罗斯联邦博物馆基金会的国家藏品目录。
交互展览的终点站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博物馆,这里举办了题为《如何捕捉蝴蝶》的展览。展出的当代艺术家的众多作品不但能够重新审视作家生平,也会对人类当前的处境加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