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有意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
北京大学代表团深入了解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并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开展了关于发展院校伙伴关系的前景的讨论。
北京大学研究人员访问的目的是建立横向联系,并寻找可以进行联合研究的科学方向。此次会面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研工作副校长、科技园园长谢尔盖·米库舍夫主持。他向外国的同仁们介绍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并表示愿意向来自北京的研究人员介绍大学的科学实验室和资源中心。
我们非常乐意向有兴趣的人们展示我们的硬件能力并和不同领域的专家们认识交流。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技园园长谢尔盖·米库舍夫
北京大学代表团由大学科研副校长龚旗煌率领。他向安排此次会面的同事们表达了感谢并指出,北京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样,都是在各自国家内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我希望,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领域来发展我们之间的合作”,他说道。
磁共振研究方法资源中心主任彼得·托尔斯泰对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技园进行了介绍。他提到,科技园是最先进的大学下属单位之一,其中包括26个中心,从事四个方向的工作:纳米技术和材料学、生物医学、信息系统以及生态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科技园和欧洲、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科研组织有着合作。
分子和细胞技术发展资源中心的主任基里尔·沃尔科夫介绍了在种植学和畜牧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的方向,奥列格·列文副教授(电化学教研室)详细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关于研制用于保护载能体的有机材料的研究。伊琳娜·费多洛娃副教授(地球生态和资源利用教研室)介绍了有关地球研究的内容,在她的领导下进行着关于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的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项目。阿拉·尤洛娃副教授(气候学和环境监测教研室)提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气候学家已经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关于生态文明项目的合作,她还介绍了其他可以开展联合研究的方向。
龚旗煌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介绍。北京大学建于1898年,目前共有约4万名在校学生,其中包括2500名国外学生。学校与来自53个国家的359个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学共有6个下属科研机构。在QS排名中,北京大学占据第38位,在《泰晤士报》大学排行中,位列第27名,在Nature (NatureIndex)杂志的排行榜中获得第8名。龚旗煌副校长还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科学发展战略,以及培养年轻专家和学者的方案。
在会谈中,双方就在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并对在具体方向开展的合作进行了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