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架设了通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桥梁
汉语桥”是每年都举办的比赛,选拔赛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进行。今年比赛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
参赛者通过汉语诗歌、皮影戏、小提琴、吉他和口琴演奏等各种形式讲述他们对于汉语、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热爱。比赛内容包括展示汉语水平的独白,原创节目以及回答三个关于中国的问题。
该竞赛到今年已经举办17届了,吸引了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高等经济学院、赫尔岑师范大学以及圣彼得堡工会人文大学的学生参赛。
竞赛评委会由来自中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的教育领事孙来麟、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系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亚历山大·斯塔拉茹科教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尤利娅·梅利尼科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师刘丽梅以及赫尔岑师范大学教师梁翠珍组成。
专家评委会高度评价了参赛选手的水平。中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的教育领事孙来麟对活动的参与者和来宾们表达了感谢,他指出,俄罗斯的汉学家不仅在俄罗斯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中国也是如此。
我祝愿所有的参赛选手们在全俄罗斯的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两国之间坚固友谊和互相理解的使者。
中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的教育领事孙来麟
本次比赛的获胜者是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系的研究生阿莲娜·巴洁西娜。她表示,这次获胜对她来说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参加‘汉语桥’的比赛。我本科读的是历史方向,因此我是自学的汉语,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非常热爱汉语”,阿莲娜·巴洁西娜说道,“今年我想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因为我研究生就快毕业了。我只是想在这次比赛中收获快乐和体验新的感受”。
需要提到的是,选拔赛的五名优胜者将参加4月18-21日在下诺夫哥罗德举办的“汉语桥”全俄罗斯的比赛。全俄罗斯比赛的获胜者将能代表俄罗斯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决赛。
连接俄罗斯和中国的一条纽带就是文化。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系的教师们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上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在本次比赛期间还展示了一些中国当代作家们的俄文版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与最新的中国文学之间产生了脱节。在90年代一年出版一到两部中国作家的作品,2000年代,一年有两到三部。如今,在俄罗斯每年出版20部译文作品”,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道,“我相信,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有价值的、有新意的书”。阿列克谢·安纳托里耶维奇介绍了一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刘震云曾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参加过创作晚会),还有中国伟大作家茅盾先生的《子夜》(1933年)。他特别介绍了诗歌的翻译,因为这在汉译俄中是最为困难的。最新出版的中国诗歌集之一是《风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