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无法征服,需要的是开发

5月21日这一天,在俄罗斯所有的极地人都会庆祝他们的职业节日,因为第一个北极地带漂流考察站“北极-1号”就是在1937年的这一天建成的。事实上,我国对严寒的极地纬度的研究早就开始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北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地质和矿物科学博士谢尔盖·阿普洛诺夫讲述了北极研究的历史,当前的趋势和前景。
谢尔盖·维塔利耶维奇,请讲讲近年来北极研究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有何改变?
北极现阶段研究的主要特征可能应该是其综合性和明显的国际性。现代极地科学的主要趋势是在不可避免的开发北极经济和保护北极脆弱而独特的生态系统之间取得平衡。这些原则构成了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所有北极周边国家的计划以及北极国际合作方案的基础。
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在现代北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参与“支持北极观测系统”(SAON)国际项目、作为“俄罗斯石油公司”考察队成员为北极大陆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保障、俄罗斯-德国项目框架下的勒拿河三角洲水文地质化学研究、北方土著居民研究(现在很少有人还记得,1930年代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语言学家为俄罗斯极北地区的人民编制了文字)以及北极环境监测等。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经常参加“北极水上大学”,«跨北极-2019»和德国科研船“波拉斯特恩”号的海洋勘察工作。自2012年以来,我校一直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教育协会“北极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ctic)的成员,该协会联合了欧洲、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非北极国家的200多所大学和研究中心。而且,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还有幸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届北极大学联盟大会(UArctic Congress),参与此次会议的人数超过500人。
今天,所有的科学家都相信气候变化是一个事实。全球变暖于北极而言的主要后果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全面地影响整个地区?
气候变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很可能具有周期性特点。科学家们早就清楚,在整个地质史上,气候变暖的时期已经被冰川时代所取代。近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大多数研究人员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北极海冰的消融,如今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及其活动。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多种情况。首先,后果不只是负面的。比如,将海洋从冰中解放出来,为遥远的北方地区的航运和经济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第二,冰层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导致北半球的水气循环方式发生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了极地,也会影响欧洲、亚洲和北美各国的天气。第三,如果气候变暖也影响到格陵兰岛和北美的大陆冰川,那么必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会给所有沿海地区和这些地区的特大城市带来严重的问题。
气候预报的可靠性和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的稳定性的问题是现在研究北极的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我注意到,近年来,这方面的了解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是依靠整个气象学和水文气象学的数字转换。以前根本没有如此庞大的数据,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处理工具。
您提到了由于北极的冰层减少使北方海域的航行拥有新的机会。那么俄罗斯会不会因为全球变暖全年使用北方海域航线?
俄罗斯的北极航运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北海航道——所谓的北方航运为遥远的北部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供应。近年来,北方航运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并且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增长。比如,近几年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在亚马尔北部生产的液化气体储量巨大,由专门的气体破冰船从萨贝特港经北海向东运输至亚太地区国家以及向西到欧洲和美国。“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到世界市场的方式多样化,使其比传统的管道供应更灵活、利润更高。
如果远瞻未来,北海航道将成为国际交通枢纽的前景与我们整个庞大国家的发展、其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土建设以及最终与我们祖国的现代化紧密相连。
要成功地实现这个巨大的项目,我们首先要做些什么?
首先需要对北海沿岸的所有港口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目前,为数不多的现有港口不能胜任在北冰洋恶劣条件下不间断地安全航行。
然而,更大的问题与海洋货运物流的特征有关。我们来看看从亚洲到欧洲的“标准”航线。横滨-鹿特丹航线上的船只不仅从起点运送到终点,而且沿途也在多个港口停靠——在东南亚、中国、印度、中东和地中海国家装载和卸载。你可以把这种物流比作一辆有轨电车,途中的每一站都有乘客下车,上车。现在让我们想象一辆无轨电车,所有的乘客都在圈内环形,这就是目前北海航线的物流状况。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在北极沿线装备既昂贵又费时的现代化装货码头,因为这是完全做得到的,可行的。主要的问题是,不仅是极地地区,而且我国巨大的内陆地区,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欧洲的大型港口——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远洋船只的集装箱被重新装载到内河船只上,然后再被通过铁路或者公路运输到欧洲内陆。即使给佩韦克、季克西、迪克逊配备了最现代化的装卸码头,那么问题是要运往哪里?如何运到?而且最主要的是给谁运和为何而运?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努力解决的问题,不止我们这一代需要为之付出,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得为之而奋斗。
北极是许多土著民的家园,他们直接感受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它们,目前特别需要哪些社会人道主义研究领域?
由于超过一半的北极人(约54%)生活在俄罗斯北部,与其他北方国家相比,这些地区的土著民问题以及北极地区全体人口的生活质量对俄罗斯来说更为重要。此外,我国的GDP20%以上是在北极地区生产的,其来源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原料、石油和天然气。事实证明,几乎四分之一的国家财富是由这一地区提供的,而该地区的土著民几乎不参与其财富的开发。并且,众所周知,北方的土著民不仅对他们从一开始就生活的土地的工业开发持怀疑态度,而且还对如北极旅游业等看似无害的事物持怀疑态度。
让我们来看看数据。整个北极地区的土著民平均只占总人口的10-12%。其他居民是地质学家、石油人、军人和其他非土著民,他们来到北极的目的是工作、服务和考察。因此,最重要的社会人道主义问题是协调北极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北极工业开发和维护北方土著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平衡。
这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我们现在才寻找其解决的途径。而且,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对北极人民生活质量的定义也不同。例如,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认为,必须严格维护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土著民的传统、生活和文化。尽管他们为此拨出相当多的资金,但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危害极大,因为它最终会把北方土著民带到了许多年前美国印第安人居住过的保留地。我更倾向于俄罗斯科学家采取的另外一种方式,并且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科学家们也同意这种做法,即需要找到一种可持续的,让所有北极人、原住民和“外来”人共同发展、同时不断改善其生活质量和保护其传统的方式。
什么是成功的“北极项目”?在准备科研申报时,今天年轻的研究团队应该关注什么?
北极地区幅员辽阔,研究甚少,以至于各种领域的科学家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很明显,在不久的将来,优先考虑的将是同时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大型多学科项目,而不是涉及相关领域的项目。我认为,俄罗斯北极地区长期发展的经济驱动力将是开发其矿产资源,但要实现这一点,并使之行之有效,就需要全新的方法和途径,也许它们是我们目前还未知的某种方法和途径。
北极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领土,它是地球上仅存的一点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的地方。
我们知道,北极通过形成地球的气候,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我们还不足够清楚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认为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们。北极地区居住着独特的原始民族,我们目前对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几乎不了解。人都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我相信,这是现在和未来许多年研究北极的主要动力,也是最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