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地质学家分析了保存于火山灰之中的南方古猿的足迹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作为由地质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的成员,研究了凝灰岩——硬化火山灰——的构成特点、矿物成分及表面特征。该凝灰岩内含有来自莱托里地区的南方古猿的足迹。该地区位于坦桑尼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被称为“恩戈罗戈罗保护区”。
莱托里是坦桑尼亚北部闻名全球的古人类学考古遗址。1935年,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在此地发现了首个上新世原始人的下犬齿,后来被命名为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20世纪70年代,此地还发现了大约存活于370万年前的直立原始人(南方古猿)的足迹。 这些足迹在1978-1979年得到了详细研究。为了这些足迹的安全和后续研究,当年决定对其进行封存。此后曾多次打开养护土堆,研究和评估凝灰岩表面的保存程度。根据最近几次,特别是2016年的观察,发现凝灰岩表面的形态已经由于侵蚀而发生变化,而且足迹正在被缓慢破坏。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科学期刊Elements上,该期刊是国际领先的地质期刊之一。该杂志的特点是它“仅通过邀请”发表文章。或者就是类似本研究的情形,即赢得了发行专刊的特权。相应的,申请人被邀请作为编辑,自主确定专刊内容及文章作者团队。
2015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矿物学系教授阿纳托利·扎伊采夫曾应邀前往该古人类学考古遗址工作。在四个野外季节及随后的实验室工作中,阿纳托利·扎伊采夫教授及其同事们从事了多项地质学、防腐学及微生物学研究。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坦桑尼亚政府和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型科研项目的框架内进行的,其目的旨在创建莱托里博物馆建筑群落。
该研究重点关注的是7号凝灰岩,其地质年龄约为366万年。正是在里面发现了足迹。在野外科考及实验室工作期间,科研团队详细研究了该层火山沉积物的部分,获得了有关单个凝灰岩层的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的最新数据。
该项目框架内的实验室研究在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个组织进行,特别是使用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学园的“地质模型中心”“X射线衍射研究中心”和“分子及细胞技术发展中心”的科研设备。
“实验获得的数据一方面可以得出纯粹的科学结论。 例如,在岩石中存在黄长石、透辉石、霞石、钛石榴石、钙钛矿、磁铁矿和其他矿物,这显示了造成火山灰沉积的火山源的一定成分。我们认为,火山灰的来源可能是位于该地区的两座死火山之一——萨吉曼和摩梭尼克。当然,也不能排除这两座火山共同促成了火山沉积物的形成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矿物学系教授阿纳托利·扎伊采夫说。
对凝灰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表面缺陷性质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提出保护凝灰岩的可行性方法,以保存足迹。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俄罗斯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724年1月28日(公历2月8日),彼得一世大帝颁布了创办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及俄罗斯科学院的法令。如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教育及文化中心。 2024年,圣彼得堡大学将迎来建校300周年庆典。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300周年校庆的活动计划在校庆组委会会议上获得批准,该会议由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德米特里·切尔尼申科亲自主持。这些活动包括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小行星命名、发行专门设计的银行卡、发行纪念邮票、俄罗斯航空公司飞机品牌发布等等。 此外,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还创建了专门的校庆网站,用于发布杰出校友信息、学校科学成就及校庆准备工作的详细信息。
比较此前公布的关于足迹状态的数据,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足迹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作为凝灰岩的两种主要矿物质之一的方解石正在溶解。除此之外,由于养护土堆引起的静压,凝灰岩表面也在发生机械破坏。因此,足迹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科学价值逐渐丧失。国际科学家团队认为,建设博物馆是为子孙后代保存南方古猿足迹的最佳方案。